生活思考者 发表于 2012-11-13 09:04:57

仅有店面是不够的 案例结合

早上,美捷美科技公司总经理刘继忠一边上楼,一边若有所思地看着对面育兴大厦的五金建材店。门可罗雀的场景让他难免一阵感叹。
坐在办公室阳台上,刘继忠遥望着中关村的高楼大厦,缓缓地告诉记者说:其实在十几年前,这些店面的生意都很火,可是现在,估计只有零散的家用消费者才偶尔去那里。你再看周围新盖的高楼,绝对不会去那里采购的。事实上,这些大楼还没等到盖好,就已经有人跑去攻单了,而且一旦签约就是整个楼盘的大单呢……
其实,这几年来,美捷美一直也在考虑如何抓住终端客户的采购特点,以覆盖到更多的直接客户。
作为HP北京区域代理,美捷美和中关村大多数公司一样,90年代初以批发零售业务起家。到了2000年,单纯以批发为主要业务的二级代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而指向直接客户成为可能的出路。
从老客户开始
前面是40多平米的门面,最里面是库房,中间地带是忙碌的员工。2000年的美捷美,就在这不足100平米的门市店面,成立了客户部。开始有目的的去开辟、跟踪一些直接采购的客户。
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刘继忠发现,他们的门市其实正守在中关村的北口,北边一批大的机关单位和院校都是潜在客户。他眼前一亮。于是客户部就开始从这些客户入手,通过将客户留下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再定期进行认真回访、跟踪,寻求再次销售机会。初次的努力让他们尝到了直接做终端客户的甜头。
就这样,靠着门市上门的零散客户,还有偶尔来自厂商800服务电话甩过来的客户以及通过广告吸引过来的客户,客户资源越来越多。一年之后,客户部真正独立出来,专职开拓新客户。以前的老客户则继续由原来的门市接替跟踪和维护。
此后,考虑到客户对于售后方面的需求,维修部也应运而生。几个细分出来的部门各自围绕客户分工协同运作。
因为当初一心只想在北京做NO1,美捷美决意要在北京将市场做透挖深。
02年,朝阳区一个电脑卖场的招商信息,让刘继忠看到了新的机会。考虑到以门市为基础既可以覆盖到整个朝阳区的市场,也能保证门市的直接销售带来小批量客户,美捷美在这里开了第二个门市。虽然一年之后,卖场里大部分门市都生意惨淡,而美捷美却积累了大批有潜力的新客户。
多种模式挖掘新客户
刘继忠承认,厂商当时倡导的“做直接客户”的理念促使他看清未来自己的价值所在。他设法让自己多些触角,再努力将触角伸得离客户更近。为此,除了电话销售、网上商城,百货商场也成为美捷美的又一个触角。
“当时知道厂商肯定要进国美、大中这样的零售店面,所以我就不去做无谓铺垫了。于是将目光转向百货商场。02年之前,谁进入谁就能大把赚钱,但02年之后情况变了。”刘说,别人做不下去了,美捷美却趁机接了过来。
经过对商场客户的分析,刘发现百货商场的购买力主要来自一些大单位的定点采购、贵宾卡持有者以及习惯到大商场购物的三大类消费者。与国美大中等零售相区分,刘将商场的零售定位在商用和高端,并从“货卖堆山”的客户购物心理出发,不吝多摆一些样机。比如在HP打印机之外,增加一些笔记本、U盘等配件产品,既丰富了客户的需求,也增加了销量。为保证灵活的供应,刘不仅给予产品经理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定价的权利,而且还帮他分析哪些产品赚钱哪些不赚;应该一直摆放高端产品还是应该定期有所变化等关键问题。翠微、当代、蓝岛、燕莎等几大商场,目前都进驻有美捷美的HP专卖,而且业务每年都在增长。现在,直接面对客户的销量已经占到了60%。  

好xiang 发表于 2012-12-15 09:09:54

谢谢楼主分享案例

商店忠诚客户 发表于 2012-12-29 08:49:29

案例比较好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仅有店面是不够的 案例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