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对于财务管理的作用
资金结算中心是由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设立的核心职能管理机构,由集团公司引入银行机制对集团控股成员实行统一结算、集中融资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集团公司针对下属单位多、并且各自在银行设立账户多,资金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和调剂使用的特点,围绕市场规模的拓展和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组建了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资金结算中心,切实达到了强化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集中资金管理的目的。一、结算中心的设立强化了资本经营意识,用好沉淀资金
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由于所属各单位资金的盈余与短缺程度各有不同,又没有协调统一的机制,不能及时调整资金余缺,再加上集团各单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调剂内部沉淀资金,造成多数单位资金紧张;二是业主拖欠工程款严重和履约保证金支付比例越来越高呈普遍现象,造成资金紧张;三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当今各个领域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使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金的到位情况与资金的周转速度,特别是施工企业更是如此,在任务承揽、设备物资采购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四是在目前广泛推行采用建设、移交(BT)或建设、运营、移交(BOT)等多种资本运作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势下,使集团公司加大了资金集中使用力度的需求。而结算中心的沉淀资金主要就是用于短期弥补以上需求的不足。
结算中心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集团内部各核算单位暂时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分配给集团内需要资金的核算单位,从而实现集团内资金相互调剂余缺。通过协助资金的回笼和资金调度,使集团更高层次参与下级企业的管理,又强化了集团的资本经营。过去,下属单位需要资金就伸手向上级公司要,而不考虑其资金使用效益,实行结算中心贷款制度后,促进各核算单位提高对资金时间价值和成本的认识,注意经济核算,达成合理有效运用资金的共识,同时更有效地加强了与集团公司其他公司成员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发挥集团整体优势。
结算中心通过集团内部资金融通,盘活了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在同等投资和生产规模情况下,对银行的资金需求减少了,特别是可以减少长期信贷,从而降低了集团对外借款而支付的利息。集团以短期的信贷可以满足下属企业的长期使用,降低了企业高负债经营的风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结算中心的设立加强了集团公司现金流量的管理
结算中心最基本的功能是内部结算,通过开设内部账户办理资金结算、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通过账户的集中一方面便于控制和调度管理,另一方面就是提高结算速度和收入资金的归集速度。为内部各单位办理各项结算业务,将以往各单位单独与银行业务接触改为由结算中心统一与银行接触,既方便各单位结算,又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
三、结算中心的设立树立了正确的银企关系,丰富了集团的融资渠道
由于各子公司及指挥部在当地都与不同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受所属行业限制和自身利益的影响,当结算户发生问题时,很难与不同银行协调,加之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还停留在传统收付业务上,对结算中出现的拒付、延付、不执行结算文件、超出授权的支出等各种问题,银行也没有进行协调和监督,很难体现集团公司总体思路和公平维护各方的正当权益。而实行结算中心结算和统一监控后,结算中心成为银行的重要客户,使之在同银行打交道时更加具有超脱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维护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特别是集中到几家银行开户,更便于形成竞争局面,当结算中出现压单、压票的问题时,结算中心主动找到相关银行进行协调,对协调未果、拒不改正的银行提出警告直至撤户处理,同时在客观上对银行产生了压力,使内部各单位用款、还款畅通无阻。
四、通过结算中心实现集团公司对所属成员的财务控制
资金集中使出资者的控制权能通过财务(主要资金)的控制真正落到实处,是集权体系下的必然结果。集权体制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首选模式,而从严理财、集中控制资金的使用又是唯一正确的财务理念,作为成功企业肯定是严格、规范、以统一财务管理为前提的。集团公司财务对子公司、项目部要有强大的控制权,以实现资金经营的规模效益;在一定范围内了解集团公司在资金筹措、资金运转、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紧张局面。同时集团公司可以把各部门、子公司分散资金集中起来,根据战略需要调拨给所属内部单位,解决资金余缺,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成立资金结算中心促进了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加强资金管理,统一资金调度,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企业资金运作改革发展的必然。
		页: 
[1]